春夏交替,气温上下浮动较大,人体会消耗精力去适应变化的气候,加上幼儿抵抗力弱极易生病。尤其是流感、水痘、手足口病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,开始逐渐活跃起来,为切实有效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,降低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,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类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:
流行性感冒
主要的症状:发热,体温大多在39°C以上,同时伴有流涕、鼻塞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全身酸痛,少数有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
水痘
主要症状: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,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,再发展为水疱,常伴有瘙痒,1-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皮疹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
手足口病
主要症状: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,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。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,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。
疱疹性咽颊炎
主要的症状:发热、头痛、咽部不适、肌痛等,幼儿常有呕吐、拒食,甚至发生高热惊厥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主要症状:以鼻塞、发热、咽喉疼痛、咳嗽为主,但发热症状相对较轻,部分患者可能不会发热。咽喉疼痛和咳嗽可能持续较长时间,容易合并细菌感染。
流行性腮腺炎
主要的症状:患病初期可有发热、头痛、无力、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,发病1-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,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。严重者可发生脑膜脑炎、脑炎等并发症。
预防措施
1. 春夏之交,气候忽冷忽热,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活动后及时擦汗或将头发吹干,避免着凉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。
2.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及时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;不饮生水,生食瓜果蔬菜之前要彻底清洗,烹饪时要彻底煮熟食物,不共用餐具。打喷嚏咳嗽时一定要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,并及时洗手。出现流涕、喷嚏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自觉佩戴口罩。勤换衣服,及时更换、洗晒被褥。
3.应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,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适宜水平。
4.合理搭配膳食,不挑食,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、微量元素、维生素的食物。
5.做好自我监测,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要注意在家休息,避免带病上学,减少疾病传播,如症状较重,应尽早佩戴口罩前往医院就诊。
6.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措施。及时有效的接种疫苗,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,也会为不能接种疫苗的特殊人群提供群体免疫保护。
文:宋玮
图片:网络、泰幼教师